一、孩子离家出走的四个原因。
心理咨询师说,青少年之所以会选择离家出走,或与学习压力大,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以及孩子得不到关爱等等因素息息相关。因此,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,“离家出走”是一个人的极端行为表现,从现实生活的具体因素横向来分析,孩子之所以离家出走,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:
1.自身的原因。
从孩子自身来找原因的话,主要是随着孩子身心的成长,孩子会有“择良而栖”的思想,并会付诸行动。比如,在上小学五六年级开始,孩子就有自己的交往圈子,他们往往有相似的爱好,相同的烦恼、相近的性格,能够相互之间建议理解和信任,是老师和父母都无法替代的好朋友。到了青春这个叛逆期,他们觉得家人确实不如好朋友理解自己,觉得家人是在限制自己的自由和才能,认为自己离开了家人会有一番惊天动地的作为,于是产生了“择良木而栖”的思想。极有可能爆发情绪上的冲动,临时生出离家出走的念头。
这主要是由于青春期的少年,认知事物还很单一,凡事非黑即白,并且性格执拗,情绪不稳定,但激情四射,容易走向极端。他们不仅有“敢上天揽月下海捉鳖”的豪气;也有消极到极端的时刻,当生活中发生一些问题和困难,难免会非常痛苦,感觉世界末日来临了一样,这时,他们会觉得万事万物都令自己愤怒,于是,就会愤而出走。
2.家长的原因。
众所周知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父母给孩子营造的家庭环境很重要。事实上,有两种父母的做法进入了育儿误区,给了孩子过大的压力,还以为是对孩子好。第一种是规定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必须去做什么;第二种是告诉孩子,每门功课必须要考进前三名。
的确,在这个时代,如果想让孩子进入好学校、找到好工作,高分数就是一个“门槛”。因此,现在有不少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比较关注,甚至视孩子的考试成绩为判断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。但是,有相关专家表示,父母这种“唯成绩最大”的衡量方式,不仅会让因孩子压力太大产生许多不可预知的负面影响,还会严重伤害孩子身心的成长。
这主要是由于父母的期待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好,反而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了一边,并随着孩子的成长,父母的期待越来越严苛。比如一旦孩子成绩不理解,父母就会对孩子的表现表示出了失望情绪,甚至让孩子“滚”!这使孩子的自尊严重受挫,他们会想:“为什么无论我做什么、怎么做,都不对,父母总是对我失望!”
另外,没有时间陪伴孩子,跟孩子缺少沟通的父母,父母常常吵架。也是造成孩子离家出走的重要原因。
3.学校的原因。
部分学校的课业多,会让孩子产生“逃避”心理。比如作业多,升学压力大,部分学校对分数高的学生偏爱有加,却忽视了分数低的学生,会导致孩子产生厌学、厌校的情绪,加上父母方与学校态度一致,从而间接导致了孩子的离家出走。
4.社会的原因。
有些孩子认识社会上的同龄人,特别能理解自己,受到这些同伴的影响,孩子会产生离家跟随同伴的思想和依赖。
同时,现在的社会,信息量大,各种社会现象都存在,而青春期的孩子识别能力还很弱,很容易被误导。比如看了某些电视剧、某篇新闻报道,就热血沸腾,认为“读书无用”,而“闯江湖”很酷很炫。
二、孩子离家出走了,父母应该怎么办?
一旦孩子离家出走,父母就会心急如焚,表现得很慌乱、不知所措,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甚至有些父母还会在焦虑中痛哭流涕,等孩子回来又狠狠打孩子一顿,以达到让孩子不敢再离家出走的目的。事实上这些做法都不可取,当孩子离家出走时,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会这么做:
第一,虽然很难,但建议父母保持冷静,从回忆孩子的一言一行中,客观理性分析孩子离家出走走的根本原因,并判断自己的孩子是离家出走?还是出去偷玩了?
第二,如果父母确认孩子是真的离家出走,或者在无法判断的情况之下,孩子已经离开家好几个小时,音讯全无,并且在四处查找也没有找到的情况之下,还或者父母已经发现孩子写了留言,建议父母及时报警,以免耽搁时间。
第三,在警方或者是家人朋友的帮助之下,如果孩子安全回家,父母务必做到不责骂孩子,反而要多跟孩子沟通,帮助解开孩子的心结,并告诉孩子这种离家出走的行为自己很担心,对于自己的错误,父母可以道歉,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。同时,告诫孩子以后不要再以离家出走的方式来逃避问题和困难,没有什么是一家人在一起解决不了的,父母会帮助他们一起解决。
三、父母怎么做,才能避免和预防孩子离家出走?
要避免孩子离家出走,父母应当了解四个知识。一是给孩子以正确的价值观,教会孩子逃避不能解决任何问题。同时,父母在日常生活中,不要过于批评孩子,对孩子的要求过高,把孩子的成绩看得高于一切,平时多鼓励、认可孩子,并多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,了解孩子的压力在哪里,帮孩子疏导问题。具体做法如下:
1.首先,父母要警惕自己的育儿压力,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,建议正视压力平衡适度。
父母的育儿压力如果过大,产生的负面情绪,会无形当中传导给孩子,并出现一些不当的育儿方式和行为。比如父母的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之下,就会变得脾气暴躁,容易发怒,过度处罚孩子。而孩子对父母的情绪很敏感,这种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,孩子会学习模仿,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,出现遇事畏缩、懦弱、不自信的不健康性格,变得既内敛又具攻击性。
因此,建议父母正视自己的育儿压力平衡适度,发挥积极的一面,消除消极的一面。比如父母要学会评估自己的压力,并把握“适度”,适当调节、减轻自己的压力,避免出现极端情绪和行为,如有必要,可寻求身边人、专业人士的帮助,请教育儿经验,及时回归正确的育儿轨道,或者多多向书本取经等等,以便丰富育儿知识,增强自己的育儿能力。
2.其次,父母要与孩子建立安全的“依恋关系”。
温暖而安全的“依恋关系”能使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。大家都知道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孩子的习惯、性格、行为都是在家庭中养成的。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,并不是判定一个孩子好坏的标准。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在家庭中获得温暖、关爱、赞赏,父母把自己局限在传统的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教育方式上,这是一种亲子中“不安全依恋”模式,使孩子根本不会顾及父母的感受,也是导致孩子愿意离家出走,并长大后拒绝回家的主因。
因此,要避免孩子离家出走,早年形成安全的“依恋关系”很关键。这种最初始的亲子关系,影响深远,也是孩子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。安全型“依恋关系”,需要父母有足够多的耐心,给予孩子温暖、滋养、支持。比如,在日常生活中,父母需要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,主动拥抱孩子。同时,不要一会儿把孩子宠上天,一会儿又对孩子十分严苛,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的时候,要及时帮孩子进行疏导沟通,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,要理解孩子。多沟通,多倾听,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和困难,不要让孩子觉得:“我就是个错误”、“我是父母的麻烦。”
3.其三,要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。
要避免孩子离家出走,父母还需要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。比如父母要做到起码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,这是由于父母经常吵架、冷战,甚至相互动手打架,或砸东西等,孩子会感觉非常害怕,而且孩子感受不到家的温暖,他们心智正常发育也会受到影响。
同时,当孩子犯错的时候,父母要尽量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,不要动不动就责骂,不要经常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,甚至以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,更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 ,当着外人的面教训孩子。另外,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朋友。不要干涉孩子一定要交什么朋友,和什么人相处等等。
4.最后,父母要帮孩子建立“情绪保护伞”。
我认为,要避免孩子离家出走,最重要的应该要帮孩子建立起“情绪保护伞”,这是由于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,父母的期望高,孩子的情绪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,积累到一个临界点就会爆发成离家出走的行为。
而帮孩子建立“情绪保护伞”,应该是从美学教育开始的。因为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感受美、领悟美,那么他对这个世界就会充满了好感,多一份善意和希望。要知道,当孩子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,有两件事情特别重要,第一是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;第二是能给自己的心灵一个“退身”之所,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古代,许多名人如果遇到官场上的挫折,就会隐居山林,作田园诗的原因。比如苏东坡在摘贬后,就写出了非常经典的《赤壁赋》,还比如欧阳修,白居易,以及一生诗仙李白。他们或许在官场上都不如意,但是在文学上却多是佳作,并流传后世为后人所赞叹和景仰!
这主要是由于一个人如果能够把不满的情绪一吐为快,描绘出来,那么这个人的心理问题就会得到缓解,这也是一种倾诉。
因此,父母要给孩子建立“情绪保护伞”,就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所思、所想、所感写下来、画下来。写写画画不光能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,既可是一种美学培育的方式,让孩子保有自己的兴趣、能力和爱好所在。也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倾诉,作为一个抒发情绪的出口,确保孩子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。这样一来,孩子一辈子的兴趣爱好,个人情怀和自由精神都按照自己的个性在发展,而且极有可能在这种良性的心理健康下,孩子能够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,将每门功课都考到高分,根本不会想到要离家出走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